站内搜索  
用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帐户
  2024年3月29日  星期五  
岭南美景
 
    民族风情景区
 
走进广东最美古村落 高要黎槎村
岭文辑
日期: 2013/10/20 21:46:41
浏览: 6399

     黎槎古村落位于高要市回龙镇北面的黎槎岗上。该村初为周姓人士开村,故原称周庄,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南宋时期,由于该村没有水利堤防设施,低洼地带常受洪水淹浸,所以村民们多将房屋建于山腰上。因该山岗形体似凤,故又名凤岗。凤必朝阳,所以村民们都选择了凤岗的东面或东南面进行居住,祈求村庄不断发展壮大,期望族人的生活越过越好。

     南宋嘉定后期(1218年-1224年)和明代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有苏姓、蔡姓两个族人分别从南雄珠玑巷迁至凤岗定居。苏姓人靠近周姓而居于东北方,蔡姓人靠近苏姓而居于西北方。从此,苏、蔡两族人数就不断扩大,周姓族人却越来越少,不知何时竟全部失存了。后来,苏姓人氏继承了周姓人氏的所有财产,形成了近代黎槎村苏姓居东,蔡姓居西的现实。周庄之名也被黎槎村取而代之。


     明清时期,当地政府推行了不少促进生产发展的政策法令,开展了大规模的堤围修筑工程,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其生产水平也不断提高,人口亦随之不断增加。当时的黎槎村也和西江一带不少村落一样,开始了加固、更新、发展水利设施。同时,黎槎村有很多村民飘洋过海,外出谋生,到清朝中后期,他们纷纷回乡兴建房屋,由于从海外回乡建房的人数较多,黎槎村便自然被人们称作华侨村。


     这个以南雄珠玑巷移民后裔为主体的村民聚族而居,所建的房屋依山而建,环水而设,村庄最外一圈约有90间房,房子之间略呈弧形分布,每进一圈,房屋递减,至圆心处,已不构成圆形,这里也是村中最高处。村中除几个出入口通道外,其余周边都是护村池塘。池塘与村的外沿之间,便是环村大道,在环村大道不同的方向上共有10个门楼,而每个门楼代表一个坊,也就是一个族。每个门楼还有不同的名字,分别是仁和里、遂愿里、兴仁里、淳和里、尚仁里、居和里、柔顺里、毓秀里、仁华里、遂德坊这九里一坊。这些门楼名字都蕴含着浓郁深厚的伦理道德儒学文化。古屋中的几座祖堂,都建有封火山墙(俗称锅耳)、鳌鱼尾和屋檐口灰塑彩画,体现了明清时期南方民居特有的建筑风格。


     以水为脉,黎槎村不但具有古村落的特征,而且还有以下几个与众不同的特征:一是以水为脉。水为万物生长之源,没有水则难以生存。该村环村大道外围的护村池塘,总面积达10000多平方米,既可养鱼,又可美化环境,更重要的是起到护村抗敌的防御作用。二是以屋墙为围。自古以来,人们不论在开村还是建宅,都非常注重村界和宅界。过去人们在比较安全的地方建村,仅立界碑,而在一些容易受贼人滋扰或外族侵犯的地方则建围墙来防卫。黎槎村既不立界碑,也不建围墙,以本村最外围的一层周边房屋临环村大道一侧的外墙作防护墙。三是以石为基。该村落的门楼及其附近的房屋和主巷道都是以石为基础。在10个门楼中除遂德坊门楼外,多用花岗岩或红砂石砌筑房基;在门楼的内、外巷道上都用咸水石或红砂石铺砌路面。


     黎槎古村落从建筑规划的布局到建筑技艺的选择等等,都体现了当地人生活习俗和宗教礼仪的流传,体现社会形态和经济发展状况,体现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很有保护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footer
 
关于我们   |   业务介绍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欢迎合作   |   广告服务   |   招聘英才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岭南文化网
地址:广州市水荫路34号大院   邮编:510075
电话:18028804136   传真:QQ:1404763950   邮箱:service@lnwhw.com
粤ICP备09074579号   企业邮局   网站管理
An error occurred on the server when processing the URL. Please contact the system administrator.

If you are the system administrator please click here to find out more about this error.